
查看期刊详细指标入口:https://www.peipusci.com/sci/5422.html
官网网址:https://www.springer.com/11095
在药学研究领域,PHARMACEUTICAL RESEARCH堪称“小而精”的典范——IF4.3稳居JCR Q2/中科院3区,2.3%超低自引率凸显学术纯粹性,投过的作者有97%愿意再次投稿,148篇年发文量严把质量关,虽审稿周期3个月但成果认可度扎实,让追求“重质不重量”的药学研究者找到精准对口的学术出口,打破“高发文量才易中”的固有认知!

影响因子:4.3(药学领域中上游水平,长期稳定在4-4.5区间,学术口碑稳固)
分区认证:JCR Q2 / 中科院医学3区(双分区适配药学研究成果评价需求)
年文章数:148篇(药学领域“精品化”定位,每篇均经多轮严格评审)
自引率:2.3%(远低于5%警戒线,引用多来自Pharmaceutical Research、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权威刊,成果无水分争议)
审稿周期:平均3.0月(严谨评审流程,外审专家多为药学细分领域资深学者,意见专业详实)
国人占比:12.64%(国际视野为主,全球药学研究者认可度均衡)
出版属性:OA(专注学术成果本身,版面费可以根据作者情况进行调整)
预警情况:不在预警名单内(投稿安全系数拉满,成果无“踩雷”风险)
版面费:US$4690
出版国家/地区:德国(欧洲药学领域重要期刊,学术规范严谨)

1. 药学研究“精品化”标杆,小体量高质控
年发文仅148篇的“小体量”定位,让编辑部能对每篇稿件进行“精雕细琢”,从药物研发机制的创新性到实验方法的严谨性,从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到讨论分析的深度,均设置严苛评审标准。拒绝“数据堆砌型”研究,优先录用“有明确科学问题、方法学创新、临床转化潜力”的药学成果,发表即代表该细分方向的扎实进展。

2. 超低自引+国际认可,成果经得起行业检验
2.3%的超低自引率在药学Q2期刊中极为罕见,引用数据主要来自全球药学领域顶刊及权威研究,完全规避“自引灌水”的学术争议。作为德国出版的老牌药学期刊,其在欧洲及全球药学圈认可度颇高,发表成果在国际学术交流、课题合作中更具说服力,尤其适合需要“无争议硬核成果”的研究者。

3. 根据学者经济水平调整APC,更专注学术本质
不同于多数同类期刊的OA出版模式,这本期刊会根据作者的经济水平来调整版面费,经济能力较低的学者有机会小几千就能发,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研究本身而非经费申请。对课题组经费有限但研究质量过硬的学者来说,这种“低经济门槛+高学术回报”的组合极具吸引力,实现“以质取胜”的成果发表。

聚焦药学研究全链条,重点包括:
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分子结构设计、靶点验证等);
药物制剂与递送系统(缓控释制剂、靶向给药系统、纳米药物等);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药物体内过程分析、量效关系研究等);
药物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新型检测技术、质量标准建立等);
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学研究、不良反应机制等)。

|
原文标题 |
研究方向 |
发表时间 |
|
Amyloid Light Chain Protei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Emerging Therapies for Cardiac Amyloidosis |
心血管疾病中的淀粉样轻链蛋白: 发病机制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新兴疗法 |
2025年11月25日 |

|
作者单位 |
研究方向 |
发表时间 |
|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Integrated Interdisciplinary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Protein Aggregation in Therapeutic Formulations |
新兴技术与综合跨学科策略,用于治疗制剂中蛋白质聚集的缓解 |
2025年11月25日 |

1. 审稿周期需精细化规划:3个月平均周期包含“初审8天(方向筛查)+外审8周(2-3位细分专家)+终审2周”,建议提前5个月投稿,避开12月-1月欧美假期(外审可能延迟至10周),投稿时在cover letter注明“研究时效性”(如涉及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可适当加快初审节奏。

2. 国际语境需深度融合:12.64%国人占比意味着评审更关注“全球研究关联性”,讨论部分需对比3-5篇近2年Pharmaceutical Research、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顶刊的同类研究,明确说明本研究如何补充国际空白(如“首次在欧洲人群药代数据基础上验证亚洲人群剂量适配性”),避免仅聚焦国内数据。

3. 方法学创新需精准落地:拒绝“简单换药物/换模型”的重复研究,不同方向创新点需差异化设计——药物制剂方向可突出“新型载体材料的体内外性能突破”,药代动力学方向可强调“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提升(如LC-MS/MS方法的定量限优化)”,且创新点需有完整数据链支撑(如从机制验证到初步动物疗效)。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期刊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