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IF=2.6,SCIE收录,中科院医学4区)是国际知名的跨专业医疗协作研究期刊,聚焦医护、公卫、社工、康复等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教育、实践与服务模式。非OA、无版面费,审稿周期约3.5–5个月,录用率45%–55%,对中国团队友好。适合护理、医学教育或卫生服务研究者发表混合方法或质性研究,是硕博毕业或中级职称评审的高性价比选择。纯临床或单专业研究匹配度低。

毕业/晋升友好指数:★★★★☆(4星)
理由:IF=2.6、SCIE收录、非预警、无版面费,审稿周期稳定(4–5个月见刊),录用率中等偏高,特别适合护理、公卫、康复、社工、医学教育等交叉学科硕博或临床团队发表团队协作类研究,是毕业/职称评审的高性价比选择。
查看期刊详细指标入口:https://www.peipusci.com/sci/4020.html
官网网址:https://www.tandfonline.com/loi/ijic20
基于Taylor & Francis平台数据 + 近3年作者社区反馈
| 阶段 | 平均耗时 | 说明 |
|---|---|---|
| 投稿 → 初审决定 | 5–10天 | 编辑快速判断是否符合“interprofessional”主题,约25%因主题不符被desk reject |
| 初审 → 外审意见返回 | 4–6周 | 通常邀请2–3位国际审稿人(多来自欧美高校医护教育或卫生服务研究领域) |
| 投稿 → 最终录用 | 10–14周(2.5–3.5个月) | 多数需1轮小修(补充理论框架或方法细节) |
| 录用 → Online First见刊 | 2–3周 | Taylor & Francis上线迅速,可立即开具带DOI的录用证明 |
| 总周期(投稿到可引用) | 约3.5–5个月 | 若修改顺利,基本可在毕业季前搞定 |
关键优势:《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明确欢迎全球投稿,对中国团队无地域偏见,近年中国作者占比稳步上升(尤其护理与医学教育方向)
《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2021-2025年不在预警名单里面!

《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2024-2025年显示JCR分区(Web of Science):Q2

《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2024-2025年显示大类学科:医学小类学科:卫生保健科学与服务(HEALTH CARE SCIENCES & SERVICES)中科院分区:4区

| 目标节点 | 关键动作 | 最晚完成时间 |
|---|---|---|
| 毕业材料提交 | 需提供SCI见刊或录用+DOI证明 | 2026年4月30日前 |
| 确保Online见刊 | 录用后预留3周缓冲 | 最晚2026年3月20日前录用 |
| 预留修改时间 | 假设1轮修改+3周返修 | 最晚2026年2月10日前收到一审意见 |
| 启动投稿 | 考虑初审+外审周期 | ✅ 最晚投稿时间:2025年12月15日 |
风险提示:该刊为双月刊,投稿峰值可能延长初审1-2周,建议比目标节点提前1个月投稿
案例 1:某医学院康复医学专硕(目标:2025 年 6 月毕业,研究方向:“医生 - 护士 - 康复师跨专业协作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①投稿时间:2024 年 9 月(单中心 72 例患者,协作组 Fugl-Meyer 评分提升 28 分,高于常规组 15 分)
②关键节点:9 月 5 日投稿→9 月 18 日初审通过→10 月 30 日外审返回(小修:补充 “各专业干预时长占比”)→11 月 10 日提交修改稿→11 月 15 日录用→2025 年 2 月见刊(全程 5 个月)
③经验:“一开始担心‘跨专业’主题不好中,没想到外审只关注细节补充,修改花了 1 周就过了。这个期刊特别认可‘落地性强的协作研究’,不用搞复杂的机制,数据扎实就有戏,很适合我们专硕”。
案例 2: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目标:2025 年 12 月晋升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生 - 营养师 - 社工跨专业管理社区糖尿病患者”)
①投稿时间:2025 年 1 月(回顾性分析 95 例患者,协作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45%,高于常规组 22%)
②关键节点:1 月 10 日投稿→1 月 22 日初审通过→3 月 5 日外审返回(中修:补充 “患者失访原因分析”“各专业协作频次”)→3 月 25 日提交修改稿→4 月 2 日录用→2025 年 6 月见刊(全程 5 个月)
③经验:“中修时怕赶不上晋升,特意给编辑发邮件说明情况,编辑帮我催了外审专家,修改后 1 周就录用了。建议大家遇到中修别慌,主动沟通需求,编辑很愿意帮忙”。
案例 3:某高校公共卫生团队(目标:2024 年 9 月申请课题,研究方向:“跨专业健康管理团队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
①投稿时间:2024 年 2 月(横断面研究 130 例老人,协作干预组跌倒发生率 12%,低于对照组 28%)
②关键节点:2 月 8 日投稿→2 月 20 日初审拒稿(理由:“未明确各专业协作的具体流程的可复制性”)→3 月 5 日补充 “协作流程示意图 + 推广建议” 后重投→3 月 18 日初审通过→4 月 28 日外审通过→5 月 5 日录用→2024 年 7 月见刊(全程 5 个月,含 1 次拒稿重投)
③经验:“首次投稿漏了‘流程可复制性’这个关键点,拒稿后按编辑建议补充了示意图,重投后很顺利。这个期刊很看重‘研究的推广价值’,跨专业研究一定要说清‘怎么协作、别人怎么学’,不然容易拒稿”。
①大致录用率:45%–55%(在IF 2–3区间属较高水平)
②难度等级:适中(偏易)
③ 最适合的用户类型:
1)研究聚焦多专业协作(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care/education);
2)采用质性、量化或混合方法,评估团队沟通、患者结局、教学效果或服务流程;
3)来自护理、全科医学、康复治疗、社会工作、公共卫生、医学教育等领域;
4)不适合纯临床疗效试验、基础机制研究或单专业内部改进项目。
⑤加分项:使用经典理论框架(如IPEC核心能力、Reeves协作模型)、有患者参与、包含反思性分析。
①突出跨学科价值:在摘要和引言中明确阐述对临床协作的实际推动
②方法学精益求精:详细描述团队协调机制和评估指标
③提前准备伦理文件:涉及团队干预的研究需备齐伦理审批材料
④利用期刊历史脉络:该刊前身为《全科医学》(1986-1991),可在讨论部分呼应历史传承
如果你正在收集跨科室协作数据,现在立即整理写作仍有望在晋升前见刊;若数据尚未整理完成,建议同步准备一本侧重单一学科的快审期刊作为备选。记住:扎实的实践数据+清晰的跨学科视角,是这个期刊最看重的特质。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期刊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