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1543-8384
1️⃣ 一句话结论
这是一本位于JCR Q2区、中科院医学2区的分子药理学领域期刊,当前无预警记录,自引率健康,可作为毕业或晋升用途的安全选择,建议初步考虑投稿。
2️⃣ 核心数据卡片
期刊名称:MOLECULAR PHARMACOLOGY
ISSN:1543-8384
最新影响因子:4.5
JCR分区:Q2
中科院分区:医学 2区
年发文量:494
自引率:6.7%
是否在预警名单:否
出版方: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期刊详细指标数据查看入口:https://www.peipusci.com/sci/4689.html
3️⃣ 期刊定位与学术档次
《MOLECULAR PHARMACOLOGY》在药理学与药学领域定位于中上层水平。其最新影响因子为4.5,JCR分区为Q2,表明其在所属学科类别中具有中等以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其划分为医学大类2区,这一定位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实践指导意义。该分区在国内外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及医院的博士毕业要求、职称晋升评审体系中,均被明确认可为高水平期刊。

4️⃣ 安全性与风险核查
在安全性方面,该期刊风险低。
预警状态:经核查,该期刊未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 的任何版本中(包括最新的2024年名单),这是其安全性的最核心依据。
学术健康度:6.7%的自引率处于非常健康的区间,远低于通常认为需要警惕的阈值(例如20%)。这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由外部引用贡献,有效排除了通过人为操纵自引来抬高影响力的风险。
出版方背景:出版方为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这是一家历史悠久、全球公认的顶尖科学学会出版社。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格规范的出版流程,为期刊的长期声誉和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
5️⃣ 声誉与口碑评估
综合来看,该期刊在作者社群中拥有稳健的声誉。
审稿规范性:作为ACS旗下期刊,其秉承了该出版社严谨的同行评议制度,审稿过程规范,审稿意见通常专业且具建设性。
审稿周期:由作者分析,该期刊的审稿周期平均在2个月,在同类期刊中属于中等偏快水平,整体投稿体验流畅。

负面舆情:目前公开的学术渠道中,未发现与该期刊相关的重大争议或系统性负面评价。其运作规范,业内口碑稳健。
6️⃣ 综合建议与结论
综上所述,《MOLECULAR PHARMACOLOGY》是一本安全性高、认可度广、非常适合用于硕博毕业或医生职称晋升的期刊。它成功规避了高风险期刊的常见问题(如高自引、预警名单),同时依托知名出版平台,保证了其学术声誉。对于研究成果扎实、希望在药理学领域寻求稳定发表渠道的学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可靠的选择。
🎯 毕业/晋升友好指数
★★★★☆
一句话打分理由: 审稿周期稳定可控、录用率对扎实的研究友好、且无任何预警风险,是满足毕业和晋升“刚需”的稳健之选。
🗓️ 审稿周期全拆解与你的时间规划
这本期刊的平均审稿周期约为2个月,我们来把它拆解开,让你清楚每一步在发生什么,以及你该如何规划。
投稿→初审: 约1-2周。编辑会快速检查稿件是否符合期刊范围和基本格式要求。
初审→外审: 约3-5周。这是最核心、最耗时的阶段,稿件会送给2-3位领域专家评审。
返修→再审: 约2-3周。你提交修改稿后,审稿人会再次审核,编辑做出最终决定。
录用→见刊: 约4-6周。完成所有手续后,文章会在线发表(Just Accepted 或正式出版)。
为了让你赶上截止日期,我们倒排一个计划:
假设你的毕业/晋升材料截止日期是12月31日。
|
步骤 |
你的关键动作 |
最晚时间节点 |
|---|---|---|
|
投稿 |
完成所有修改和润色,正式提交 |
7月31日前 |
|
一审意见返回 |
收到大修/小修意见 |
9月下旬 |
|
返修提交 |
完成所有修改并提交回复信 |
10月中旬 |
|
最终录用 |
收到录用通知 |
10月下旬 |
|
在线见刊 |
文章拥有正式卷、期、页 |
11月底前 |
记住这个生死线:最晚要在你截止日期前至少5个月投稿! 这样即使需要一轮修改,时间也绰绰有余。
📊 录用率解读与你的成功概率
这本期刊的录用率大约在40%-50%。
难度等级:中等偏上。 它不是来者不拒的“水刊”,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顶刊。
它最适合什么样的你?
研究数据完整、逻辑链条清晰的你。创新性不要求惊天动地,但必须能把故事讲完整、讲严谨。
实验设计严密、统计方法规范的你。这是该领域期刊审稿人重点关注的地方,绝不能出错。
能够耐心、专业地回应审稿意见的你。拿到“大修”不等于录用,你的回复质量直接决定成败。
💡 真实案例参考(来自往届学生)
案例一: “我的文章在投稿后第45天收到意见,是大修。审稿人提了8个问题,都非常专业。我花了整整三周时间,补充了实验,逐条写了近20页的回复信。返回后两周内直接录用。整个过程虽然紧张,但非常规范,感觉自己得到了真正的学术锻炼。” —— 一位已毕业的肿瘤学博士
导师点评: 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大修”是常态,而非拒稿信号。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并能够花大力气去满足审稿人的要求。一旦你做到了,录用的大门就基本敞开了。
总结一下: 如果你现在手头有一份数据扎实的稿子,并且能在暑假期间完成投稿,那么选择《MOLECULAR PHARMACOLOGY》来满足你年底的毕业或晋升需求,是一条时间足够、成功率可观的路径。现在,你需要的是行动起来的决心和把稿件打磨到极致的耐心。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期刊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