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近三年,中科院发文量位居第一。该刊发展态势稳定,影响因子、自引率等指标波动小,多年未进入预警名单。年收文量维持在400篇以上,且对中国学者友好度高,近三年中国地区发文量居首。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通过说明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基本原理,鼓励形式计算方法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期刊名: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创刊时间:1985
影响因子:4.8
实时影响因子:4.603
五年影响因子:5.4
中科院分区:2区
自引率:6.2%
年发文量:440
发行频率:Monthly
●影响因子
期刊最新影响因子4.8,实时影响因子4.603,发展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很靠谱。
●分区
该期刊在大类学科分类里属于医学2区 ,在小类-计算机跨学科应用、计算机理论方法、生物医学工程处于2区,在医学信息位居3区,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知名度。
从 JCR 数据能够看出,该期刊身处Q2区,排名为48,最近走低,在行业中的热度下降。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长期稳定维持在15%以下,在 2024 年达到6.2%,期刊数据都很靠谱。
●预警情况:2020年到2025年,期刊不在预警名单中。
该刊收稿的范围,涵盖源自计算科学的计算方法和软件系统,用于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各个方面实施。它旨在服务于:生物化学家;生物学 家;基因;免疫学家;神经科学家;药理学家;毒理学家;临床 医师;流行病学家;精神 科 医生;心理学 家;心脏病专家;化学家;(无线电)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师;生物医学、临床、电气等工程师;医学信息学教师和教育软件用户。
文章类型:原创性文章、综述、评论、给编辑的信。
●历年发文:在最近几年,该期刊的收文数量均维持在400篇左右,其中 2024 年的收文量为440篇,期刊收文数量适度,投稿存在成功发表的空间。
WOS 数据表明,于发文量位列前 5 的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发文较多。
近三年,中国地区的发文量第1,为646篇,对中国作者态度特别好。
根据官网数据,初审为26天,外审欸110天,提交到接受为141天,接受到出版为11天,整个周期在5个月左右。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平均3个月录用。具体时间如下:
第一篇:提交3月4日,接受7月14日;
第二篇:提交3月11日,接受7月7日;
第三篇:提交6月10日,接受7月11日;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若选择 OA 出版,需缴纳 3350 美元的 APC,折合成人民币约 2.4 万元;非 OA 出版则完全免费。
学者1:我的也被拒了,说创新性不足。
学者2:听说现在CMPB整体很慢,我去年7月份投的时候很快,历时两个月从submitted到accept,中间甚至还修了两轮。当时责任副主编是Oliver Faust,可能这个编辑比较认真负责把。
学者3:投了俩月,形式审查到送审比较长,大概差不多一个月,意思是差不多一个月编辑才会决定送不送审。送审后还是很快,一审意见半个月就回来了,修改了十天。二审小修大概只花了10天审稿。到目前为止大概花了俩月。
学者4:2025.4.30 under review 邀请了3位reviewer,至今无人接受邀请,编辑也没继续邀请新的reviewer。
优势:其影响因子长期稳定在 4.8 左右,整体发展平稳无大幅波动,学术表现可靠。年发文量稳定在 440 篇左右,收文规模适度。该刊对中国学者尤为友好,近三年中国地区发文量达 646 篇,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等国内顶尖机构均为主要供稿方。
劣势:JCR 排名 48 且呈走低趋势,行业热度有所下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