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toxicology:平均审稿速度3.5个月,年发表41篇,2008年创刊,8期/年,非OA

时间:2025-09-10 18:58:51 | 来源:佩普学术官网 | 浏览:471

引言

Nanotoxicology被定义为对纳米材料 (NM) 毒性的研究,与大型材料相比,纳米材料 (NM) 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大表面积体积比而表现出独特的特性,从而影响其毒理学效果。平均审稿速度为3.5个月,所有文章都经过严格的审查。

期刊简介

期刊出版商为Informa Healthcare,出版国家为英国,2008年创刊,8期/年。非OA,Nanotoxicology邀请投稿,涉及与纳米结构材料的使用和开发相关的人类和环境暴露潜力、危害和风险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纳米结构材料一词具有广泛的定义,包括“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至少具有一个维度的材料”。这些纳米材料的范围从纳米颗粒和纳米药物,到更大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纳米表面。正在使用和正在开发的纳米材料范围极其多样化,因此本期刊包括一系列为有目的地输送到人体(食品、药品、诊断和假肢)、消费品(例如油漆、化妆品、电子产品和服装)以及专为环境应用(例如修复)而设计的颗粒。如果这些材料将它们统一起来并定义了纳米毒理学的范围,那么纳米尺寸范围。

  

ISSN:1743-5390

JCI期刊引文指标:0.67

h-index:72

CiteScore:8.20

是否预警:否

出版商:Informa Healthcare

期刊官网链接:http://informahealthcare.com/nan

收稿范围和类型

该刊收稿的范围:涉及与纳米结构材料的使用和开发相关的人类和环境暴露潜力、危害和风险的研究

文章类型:评论文章、章等

期刊指标分析

分区

该期刊在大类医学分类里属于医学4区,在小类医学里属于3区,行业认可度较高。

从JCR数据能够看出,该期刊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类身处Q3区,排名为84;毒物学类身处Q2区,排名为34,在学科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质量

JCR分区为2、3区。

影响因子

最新影响因子达3.4,预计明年会下降。

自引率和引用关系图

最新自引率为2.90%,显著低于国际学术界普遍警戒的5%阈值。

引用该期刊的前20种期刊。

该期刊引用次数排名前20的杂志。

年发文及占比

2024年~2025年发表41篇。

近三年国人发文为16篇。

近三年国人投稿量的排名为第2名,前三位发文单位依次为:国家工作环境研究中心(11篇)、CONSIGLIO NAZIONALE DELLE RICERCHE (CNR)(6篇)、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6篇)。 

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官网发布平均审稿周期为3.5个月

网友经验分享

网友1:

这几年的口碑下降得很快,跟其质量不稳定有很大关联,仔细翻看了几期,上面有的老外投的论文感觉质量非常一般,但是中国这边投过去的就要好很多,为啥厚此鄙薄呢?难道也沦为圈子读物了,做来做去都是些陈旧的纳米材料,鲜见一些新的东西。
网友2:

这个杂志只接受动物实验,之前影响因子还可以的,最近几年持续下降,编辑应该反思一下了,本来应该做成纳米毒理的顶级期刊的,结果只能靠reviewer撑着这可怜的影响因子了。我觉得应该多发表一些纳米毒作用机制或者区别于传统毒物的作用方式的一些文章,做纳米毒理的领跑者才是。

网友3:

杂志对数据要求很高,特别是表征方面的数据,但是对纳米毒理而言,表征搞清楚是讨论毒性的前提,不太赞同部分同行说nanotoxicology划圈子的言论。
大修两轮小修一轮,reviewer指出问题从来都是一针见血,response写的很头疼。
2019年nanotoxicology掉影响因子太多,编辑部也在想办法,于是2020年截至现在整个期刊就发了48篇paper,虽然对这种行为不敢苟同,但是可以期待一下2021年IF的回升。
纳米毒理这几年一直在狂掉IF这是事实,现在大一类的毒理学期刊刨掉综述类只剩PFT了,业内很多人都跳去做环境,但感觉也是一时热度。博士想转行去做点实事,最后祝愿各位投稿顺利。

期刊总结

Nanotoxicology还旨在涵盖提高纳米材料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安全性的研究。欢迎和鼓励证明与纳米材料缺乏暴露、危害或风险的良好控制研究,或旨在提高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因为此类研究将导致纳米技术的进步。此外,许多纳米颗粒的开发目的是改善人类健康(例如抗菌剂),并且再次鼓励此类文章。为了提高质量,纳米毒理学将优先考虑已证明所研究纳米材料表征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