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Vivo:IF= 1.8,中科院4区,JCR Q3,动物实验与体内验证类研究投稿,但网友反映抵触中国大陆稿件!

时间:2025-07-08 22:14:33 | 来源:佩普学术官网 | 浏览:550

In Vivo由国际抗癌研究协会(IIAR)出版,自1987年创刊,专注于体内实验研究在肿瘤学、药理学、免疫学和病理学中的应用,强调研究结果的生物转化性和体内实证价值。2025年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医学:研究与实验小类4区JCR分区为Q3。该刊定位清晰,是动物模型验证、体内药效分析、生物相容性实验和移植瘤研究的投稿优选渠道,特别适合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数据展示与分析。

期刊简介

期刊名:In Vivo

ISSN:0258-851X

创刊时间:1987

影响因子:1.8

实时影响因子:1.763

五年影响因子:1.8

中科院分区:4区

JCR分区:Q3

自引率:11.1%

年发文量:390

发行频率:Bimonthly

期刊索引

期刊指标

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1.8,实时影响因子1.763。

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医学:研究与实验小类4区,在肿瘤学与基础医学类交叉板块具有一定活跃度

JCR分区为医学:研究与实验小类Q3,文章多为药效实验、抗肿瘤筛选、免疫增强效应与治疗组合策略验证。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目前为11.1%,自引率较高。

预警情况:2020-2025年均不在预警名单中

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包括: 1. 新诊断和治疗程序的实验开发和应用;

2. 新药、药物组合和药物递送系统的药理毒理评价;

3. 临床试验;

4. 生物医学研究模型的开发和表征;

5. 癌症诊断和治疗;

6. 免疫疗法和疫苗;

7. 放疗、影像学检查;

8. 组织工程、再生医学;

9. 致癌作用;

10. 回顾性研究和病例报告。

稿件类型:人类生理学、病理学和疾病管理框架内实验和临床生物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原创著作和评论。

年发文及国人占比

年发文:期刊年发文量2023-2024年发文量390篇,发文量持续增长。

国人发文占比:

中国地区的发文量排名第8

WOS数据显示,近三年国人投稿量最高的是中国医药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和台中荣民总医院。

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审稿周期:官网显示审稿周期为30天。

录用率:官网分享拒稿率为66%。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录用最快43天,最慢130天,具体如下:

第一篇:1月31日投稿,3月1日接收

第二篇:10月3日投稿,2月13日接收

第三篇:1月11日投稿,2月23日接收

期刊版面费

In Vivo支持开放获取,作者将被要求为最多8个在线页面(包括图表)的文章支付1000美元的在线出版费(从2024年6月1日之后开始)。每增加一个超出的页面将收取60美元的费用。

经验分享

学者1:这个杂志明显对国人有歧视,试着投了2篇小论文,虽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文章,但是也不是太差,全被无理由秒拒,转投其他杂志有一篇已被接收,还是2区的,另一篇也已返修。优点是快,拒得很快,哈哈。

学者2:一篇meta,10天被拒,没有任何意见(优点可能就是速度快,不耽误再投别的杂志😂)。

学者3:国内的小伙伴还是建议不要投这个杂志了,我翻看了一下这个杂志2018在线的所有文章,没有一篇是来自于中国内地的,台湾地区的倒是不少,编辑部明显有抵触中国内地来源的文章。

学者4:投这个杂志根本就是耽误时间,半个月也不会给意见的,最后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投别的杂志了。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学者5:虽然分不高,但也不好中,10天就拒稿但是没有审稿意见。

期刊总结

In Vivo是一份适合处于探索阶段成果的动物实验类研究型期刊,尤其在传统药效评价、早期药理/毒理验证、材料体内适应性观察等领域具有一定稳定影响力。网友反映抵触中国大陆稿件。

相关领域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