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IF= 2.1,中科院3区,JCR Q3,聚焦免疫组化与分子形态学,英文发表为主,技术方法导向强,适合诊断与实验研究!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是国际免疫组织化学与分子形态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Morphology)官方期刊,自1999年由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出版,前身创刊于1993年,1999年合并 Diagnostic Molecular Pathology 后更名。2025年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解剖学与形态学小类4区,医学实验技术小类4区,病理学小类4区,JCR分区为Q3。该刊内容覆盖新型识别与检测技术在研究及诊断中应用,适用于免疫组化、数字病理、分子标志物等领域。
期刊名: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
ISSN:1062-3345
创刊时间:1993
影响因子:1.2
实时影响因子:1.2
五年影响因子:1.4
中科院分区:3区
JCR分区:Q3
自引率:0%
年发文量:68
发行频率:Bimonthly
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1.2,实时影响因子2.089。
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解剖学与形态学小类4区,医学实验技术小类4区,病理学小类4区,属于中间偏上位置。也归属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医学实验室技术) 和 Anatomy & Morphology(解剖与形态学) 类别。
JCR分区为解剖学与形态学小类Q3,医学实验技术小类Q3,病理学小类Q3,具有明确的应用导向,受众集中于病理实验与诊断技术领域。其引用主要来自分子形态学、免疫组化、肿瘤诊断与实验病理学社区,跨学科传播相对有限,但在方法学与诊断技术方面具影响力。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目前0%,在合理范围内。
预警情况:2020-2025年均不在预警名单中
收稿范围:涵盖了新开发的识别和检测技术,以及它们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家和分子形态学家的研究和诊断中的应用。
稿件类型:主要发表论文,其次为综述论文、Case Report、Meeting等。
年发文:期刊年发文量2024-2025年发文量68篇,年发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国人发文占比:
中国地区的发文量排名第2。
WOS数据显示,近三年国人投稿量中最高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同济大学。
审稿周期:官网未显示审稿周期。
录用率:官网未分享录用率。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具体如下:
第一篇:7月6日出版
第二篇:5月11日出版
第三篇:6月15日出版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支持开放获取,开放获取费用为347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2万元。
学者1:审稿周期非常慢,编辑部很有耐心。
学者2:太慢了 没有一点反应。
学者3:在解剖学领域算是不错的期刊,值得一投。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是专注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分子形态学方法的新技术期刊,具备清晰定位与国际影响力,混合开放获取,出版频率高。其在诊断方法研究中地位突出,适合技术导向的实验与诊断研究投稿。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期刊资讯